人物名片:袁立雨,中共黨員,江蘇連云港三新供電服務有限公司灌云分公司南崗業(yè)務所運維采集工。他扎根農村供電服務一線28年,主動幫助村民解決各類用電問題,曾獲得“全國優(yōu)秀農民工”“中國好人”以及江蘇省勞動模范、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、江蘇好人等榮譽。
勞動者說:為客戶服務不是一天的事,而是一輩子的事。
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南崗鎮(zhèn),有這樣一名供電員工,他扎根一線28年,用腳步丈量鄉(xiāng)間阡陌,用雙手守護萬家燈火。他是連云港三新供電服務有限公司灌云分公司南崗業(yè)務所運維采集工袁立雨。
袁立雨是土生土長的南崗鎮(zhèn)人。1997年,他入職灌云縣南崗農電站(現(xiàn)南崗業(yè)務所),先后負責南崗鎮(zhèn)南于、趙莊、袁姚3個行政村的線路運維、電費回收、故障搶修等工作。
村里人的用電需求很樸素,常常就是一句話:“能不能趕快有電?”只要電話響起,無論酷暑嚴寒還是刮風下雨,袁立雨總是拿上工具包就往外跑。
村民們找袁立雨解決的用電問題,有的是供電服務范圍內的,更多的則是家里的內部故障。不管是分內事還是分外事,他總是及時處理。合上空氣開關,換一根保險絲,擰上個電燈泡,安一個插座……袁立雨說:“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的,總不能看著人家黑著燈,我讓他找別人吧。”
對于村里的留守老人來說,電視是最重要的陪伴,袁立雨還利用業(yè)余時間學會了維修電視的技能。隨著智能手機普及,他又成了手機維修員,幫村里人解決手機充不了電、連不上網等問題。
對于袁立雨來說,上下班沒有明顯的“分界點”——只要村民有需要,他隨叫隨到。越是天氣不好,這些事兒就越多、越緊迫。袁立雨從來沒有推辭過,經常剛端起碗筷又放下。他說自己學歷不高,做不了多少大事兒,但這些能為鄉(xiāng)親們解決的小問題,自己就要盡心盡力干好。多年來,他騎壞了4輛自行車,穿破了20多雙絕緣鞋,他的手機號也被村民們寫在了掛歷、墻上甚至藥盒上,成了“24小時服務熱線”。
袁立雨和錢玉蘭老人結緣是因為一次巡線。2004年2月,剛接手趙莊村用電管理工作的袁立雨在村口被一位老人攔住。她咿咿呀呀地用手比劃著,還拽著袁立雨的工作服往前走。袁立雨意識到,老人可能有用電問題。到了老人家,他發(fā)現(xiàn)屋頂?shù)碾娋€被老鼠咬斷了,便幫她修好了線路。
從那以后,袁立雨便開始幫扶錢玉蘭老人。老人每接受一次幫助,就在自家門板上用粉筆畫一道。2016年,老人家里蓋了新房,便把畫滿了感謝的門板送給了袁立雨,上面有407道畫痕。
袁立雨幫助的不僅是錢玉蘭一人。憑借多年的工作積累,他對供區(qū)內村民的用電情況和用電習慣了如指掌:養(yǎng)雞場的葛大爺每月要打印電費清單,五保戶朱大姐不會用手機線上交費……
7月17日,袁立雨來到張義碧老人家中幫忙修理電扇。這位老人曾參加過解放戰(zhàn)爭、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。南崗鎮(zhèn)是革命老區(qū),這里曾生活著24位參加過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和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的老兵。袁立雨為他們建立了專屬檔案。如今,這24位老兵僅剩張義碧一人,但袁立雨仍和同事定期上門走訪,排查用電安全隱患,幫他解決生活中的難題。
這些年,袁立雨把個人的力量變成了群體的力量:2003年,灌云縣供電公司成立了袁立雨共產黨員服務隊。2019年,這個服務隊更名為國家電網江蘇電力(灌云開山島)共產黨員服務隊。目前,黨員服務隊共有108名隊員,他們結合村民用電需求及時解決用電問題,全心全意提供優(yōu)質供電服務。
從青春年少到兩鬢微霜,28年間,在平凡而瑣碎的工作中,袁立雨以赤子之心溫暖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。他說:“為客戶服務不是一天的事,而是一輩子的事。”(丁超 徐薇)
評論